处置风险资产逾700亿、收入近两千亿,国开行去年增收不增利

时间:2025-07-06 02:10:57来源:兴味索然网 作者:知识

内外部检查千余人被问责。处置

作者 | 高杨

编辑 | 肇瑞

中国最大的风险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简称“国开行”)日前公布了2021年的资产增利成绩单。

2021年,逾亿国开行营业总收入为1950.19亿元,收入收其中利息收入是近两最主要来源。去年利息净收入为1436.32亿元,千亿净利润为807.94亿元。国开

相比2020年,行去国开行的年增营业总收入有所上涨,但净利润却出现小幅下降。处置2020年,风险国开行的资产增利营业总收入为1732.53亿元,利息净收入为1536.85亿元;净利润1188.16亿元。逾亿

与更早的收入收2019年相比,国开行的业绩指标差别更大。2019年,国开行营业总收入为2228.98亿元,利息净收入为1739.49亿元,净利润为1185.11亿元。

国开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的“身份”比较特别。它成立于1994年,是国家出资设立、直属国务院领导、支持中国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国有开发性金融机构。

翻开国开行的股东名单,都大有来头。截至2021年底,财政部持有36.54%股权,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有34.68%股权,梧桐树投资平台有限责任公司持有27.19%股权,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持有1.59%股权。

其中,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出资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梧桐树投资平台是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全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

截至2021年末,国开行集团共有员工11702人。

业绩初显疲态的国开行,去年以来有多位高管被查,公司内外部检查也问责千余人次。

据官网信息,2021年上半年,国开行共问责751人次,其中总行党委管理干部124人次,处级及以下干部627人次;下半年,共问责599人次,其中总行党委管理干部9人次,处级及以下干部590人次。

01

已发行债务证券余额114803.77亿元

2021年,国开行资产微增。截至去年底,国开行资产总额为171679.41亿元,同比增长0.38%。

国开行的核心资产是贷款。截至2021年末,其发放贷款及垫款净额为127916.66亿元,同比增长1.20%,占总资产的74.51%。负债总额156296.61亿元,同比增长0.04%。

发债则是国开行最主要的融资来源。截至2021年末,已发行债务证券余额114803.77亿元,同比增长7.07%,占总负债的73.45%。

作为中国的政策性银行,国开行在报告中称,目前的战略重点是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及支持“两新一重”领域建设。

今年1月,国开行召开的2022年度党建和经营工作会议指出,2021年,国开行发放本外币贷款2.99万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新增6500亿元。发放转贷款2355亿元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发放助学贷款379亿元。

“一年来,开发银行胸怀‘国之大者’,积极发挥开发性金融功能作用。发放‘两新一重’贷款1.76万亿元,促进扩大有效投资。设立专项贷款支持科技创新和基础研究,发放先进制造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4917亿元。”

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2021年国开行发放长江大保护及绿色发展领域贷款4493亿元、粤港澳大湾区贷款3075亿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域贷款1496亿元,发行“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金融债券226亿元,“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题绿色金融债券各100亿元,编制沿黄九省(区)及青岛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融资规划。

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方面,2021年,国开行设立上合组织银联体300亿元人民币等值专项贷款(二期)、10亿美元“中拉发展合作”专项贷款和10亿美元“中拉数字经济合作”专项贷款。

2021年全年,国开行发行人民币金融债券2.53万亿元,存量债券余额11万亿元,发行境内外外币债券66亿美元、境外人民币债券25亿元。“标准普尔、穆迪等国际评级机构对本行评级始终与中国国家主权评级相同。”

进入2022年,国开行继续在绿色发展等领域发挥政策金融的功能。

官网顶端的动态信息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国开行发放绿色贷款1973亿元。向能源领域发放贷款1090亿元,重点支持核电、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发展,以及煤炭等传统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发行150亿元“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及120亿元“清洁能源及装备制造”专项绿色金融债券。

一季度,国开行新增授信190亿元,发放贷款161亿元,推进县(区)域垃圾、污水处理基础设施补短板。

3月17日,国开行召开的2022年服务乡村振兴工作(视频)会议上,国家开发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欢表示,2022年,国开行全年发放贷款不低于4000亿元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02

全年化解不良贷款205亿元

不良率是衡量银行资产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2021年,国开行的不良贷款率为0.84%,比2020年的0.79%略有增长,但相比2019年的0.95%,还是有不小降幅。

报告指出,2021年国开行全年化解处置风险资产718亿元,化解不良贷款205亿元。

国开行拥有众多分支机构。截至2021年末,其境内分支机构包括一级分行37家、二级分行4家,境外分支机构包括分行1家和代表处10家,主要控股子公司5家。

报告中提及的子公司包括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国开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银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中非发展基金有限公司。

这些子公司也个个实力不凡。

其中,国开金融成立于2009年8月,注册资本774.75亿元。截至2021年末,公司总资产1925.07亿元,管理资产超5000亿元。

国开证券成立于2010年8月,2017年8月完成股份制改造,注册资本95亿元。截至2021年末,公司总资产423.34亿元。

国银金融租赁于2016年7月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注册资本126.42亿元。截至2021年末,公司总资产3418.38亿元。

中非发展基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6月,是中国第一支专注于对非投资的股权投资基金,总规模100亿美元。截至2021年末,公司累计决策投资59.97亿美元,撬动中国对非投融资约270亿美元。

报告中,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指出了两项关键审计事项:发放贷款和垫款、贷款承诺和财务担保合同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以及结构化主体的合并。

审计事项显示,国开行合并资产负债表中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为人民币132504.91亿元,相应确认的预期信用损失准备敞口为人民币5038.98亿元;贷款承诺和财务担保合同金额为人民币35367.48亿元,相应确认的预计负债余额为人民币171.93亿元。2021年度合并利润表中确认的发放贷款和垫款、贷款承诺和财务担保合同信用减值损失金额合计为人民币755.07亿元。

国开行的结构化主体主要包括发行、发起、管理及投资的资产证券化产品、资产管理计划、基金和理财产品。

2021年12月31日,合并财务报表中核算的纳入合并范围的结构化主体的资产规模和国家开发银行发行、发起及管理的未纳入合并范围的结构化主体的资产规模分别为人民币206.87亿元和人民币1346.03亿元;

此外,国家开发银行投资的由其他机构发行、发起及管理的未纳入合并范围的结构化主体的账面价值为人民币229.61亿元。(财富质点)

相关内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