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到2035年污水基本实现全处理,到年再生水利用率超七成 新京报讯(记者徐美慧)记者从北京市发改委获悉,北京近日,城乡成《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污水《规划》以提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水平为主题,基本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北京市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实现生水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全处 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理再利用率超北京市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到年“十三五”末,北京北京市新建改造再生水厂40座,城乡成建设改造污水收集管线超过2000公里,污水解决超过1000个村庄污水收集处理问题,基本全市污水处理能力提高到750万立方米/日,实现生水污水处理率达到95%,全处再生水利用率超过60%,基本实现污泥无害化处置。 本次印发的《规划》,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提出加快形成布局合理、系统协调、安全高效、节能低碳、机制完善的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新格局,明确了“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 到2025年,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800万立方米/日,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8%;农村生活污水得到全面有效治理,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5%;再生水利用率稳步提升,配置体系进一步完善;污泥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污泥本地资源化利用率达到20%以上;污水资源化利用政策体系和市场机制基本建立。 到2035年,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900万立方米/日,全市城乡污水基本实现全处理,全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70%以上,全面实现污泥无害化处置,污泥资源化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形成系统、安全、环保、经济的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格局,支撑构建绿色、生态、安全的水生态环境。 为加快提升北京市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水平,《规划》共安排两方面6项主要任务。 完善污水收集处理体系方面,《规划》提出,要补齐城镇污水收集设施短板,提升农村污水收集能力,同时强化污水污泥处理处置水平。提升污水资源化利用水平方面,《规划》提出将完善再生水调配体系,推动再生水多元利用,破解污泥资源化利用难点。 其中,在推动再生水多元利用方面,将重点推进生产生活用水再生水替代,逐步实现重点领域再生水应供尽供、可替尽替。在市政领域,推动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建筑施工、建筑小区冲厕等市政杂用再生水替代。在服务业领域,鼓励数据中心、洗车、高尔夫球场等行业优先利用再生水。在农业农村领域,推广农业污水以用促治,开展畜禽粪污、渔业养殖尾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据了解,目前《规划》已从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完善建设运维标准、强化科学技术支撑、健全费价税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6个方面提出了机制完善措施,同时将主要任务细化形成48项具体任务并明确责任分工。 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相关部门将统筹做好项目谋划和储备,强化监督管理,进一步提升首都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水平,保障规划目标如期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