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味索然网

来源: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农信机构因农而生、因农而兴、因农而强,与县域经济发展高度关联、密不可分,应牢牢守住县域金融的主阵地,彰显主力银行本色。——河北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徐翀11月22日,在第四届中

徐翀:牢牢守住县域金融的主阵地,彰显主力银行本色

来源: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农信机构因农而生、徐翀县域因农而兴、牢牢因农而强,守住与县域经济发展高度关联、金融密不可分,阵地彰显主力应牢牢守住县域金融的银行主阵地,彰显主力银行本色。本色

——河北省联社

党委书记、徐翀县域理事长

徐翀

11月22日,牢牢在第四届中国农金30人论坛广西会议上,守住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金融理事长徐翀围绕“服务创新与提质增效”的阵地彰显主力主题,结合河北实际,银行从四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本色看法。

01

农信机构因农而生、徐翀县域因农而兴、因农而强,与县域经济发展高度关联、密不可分,应牢牢守住县域金融的主阵地,彰显主力银行本色

徐翀理事长表示,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战略部署,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支持“三农”、服务县域是农信机构一直未变的初心使命,也是法律赋予的责任义务。

徐翀理事长认为,一是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支持实体经济上。将改革发展目标融入国家和地方发展规划中,推动信贷政策和金融服务始终跟着地方党委政府的发展战略走,跟着百姓的生产生活需求走。一直以来,河北农信在支持地方经济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十年来,河北农信存款平均增速12.49%,贷款平均增速13.47%,均高于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2年10月末,河北农信资产总额2.5万亿元,存款余额2.1万亿元,贷款余额1.4万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7844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9906亿元;资产规模和存贷余额稳定保持在全省银行同业的五分之一左右,在河北省同业中始终排名第一,在全国省级农信机构中目前排名第五。不仅服务地方经济主动靠前,对省内经济的贡献度也不断提升。二是把金融资源集中到县域经济重点领域上。河北农信聚焦聚力共同富裕新命题,围绕12个省级主导产业、15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107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引导金融资源更多投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截至10月末,河北农信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贷款余额840亿元,对县域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实施了金融资源的精准滴灌。三是把主攻方向聚焦到小额信贷转型发展上。今年年初,河北农信科学谋定了“稳中求进、转型求变”工作主线和打造“小而精、小而活、小而稳、小而强、小而红、小而美”的“六小”现代金融企业目标。特别是围绕“小而精”,大力推动零售业务战略转型。“下一步,我们把2023年定为河北农信转型发展的落实年,其中把小贷中心建设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制定小微金融“涅槃重生”计划,力求在提质扩面增量上取得新成效。”徐翀理事长说道。

02

农信机构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商业银行属性,而是以商业银行属性为主、兼具政策性功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聚焦重点领域,提升普惠银行成色

徐翀理事长指出,实际上农信机构在服务“三农”、深耕县域的同时,还承担着发展普惠金融的使命任务。从农村金融发展史看,无论是助力脱贫攻坚还是服务乡村振兴,无论是支持疫情防控还是稳住经济大盘,农信机构都在践行社会责任和承担政治任务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了十分重要的金融输血作用。

一是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河北农信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31亿元、余额7.4亿元,累计发放量和余额均占省内同业累计投放总量的67%,居行业首位;已帮助7.4万户脱贫人口及边缘易致贫户融入产业发展,实现稳定增收。生动践行了金融的政治性、人民性。二是助力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在乡村,目前河北农信构建了1.5万个金融便民店、近1700个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综合体、1300余个智慧银行、8000多台自助设备、近100个小贷中心和10大类281种金融产品的农金服务体系,已经深入到燕赵乡村的“毛细血管”。截至10月末,河北省内62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贷款余额达4110亿元,增速10.06%,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0.19个百分点。三是助力稳住经济大盘。今年4月以来,河北省联社在全省农信系统组织开展“助力稳住河北经济大盘行动”。截至目前,已向86个产粮大县倾斜信贷资源并支持“三夏”贷款近90亿元,投放秋收秋种贷款40余亿元,向疫情防控重点领域和受困重点行业企业发放贷款70余亿元,对9100余户、金额1471亿元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客户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对200亿元不同额度贷款实行利率优惠。在稳经济、保就业、惠民生、抗疫情上贡献了力量。

03

农信机构基础优势在线下,后发优势在线上,应坚持守正创新,突出百姓银行主色

“创新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农信机构扎根农村、深耕县域、人熟地熟,线下才是我们的发展基石和真正优势所在。”徐翀理事长提到。通过开展“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河北农信在省内建档农户679万户,评定信用户556万户,评定1.7万余个信用村、291个信用乡(镇)、280个信用示范区,当年新增“双基”共建客户贷款404亿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200亿元。特别是采集和掌握了农户的360度“第一手”信息,如家庭收入情况、人品、在外打工、有无不良嗜好、重大疾病等情况,这些数据是通过线上渠道很难获取的信息,是科技金融公司掌握不到的信息,是农信机构真正的、重要的“信息财富”,充分体现了农信机构是最了解客户实际情况、最明白客户金融需求的“身边金融管家”。河北农信将在未来进一步研究如何整合利用好这些数据,为客户量身定做金融服务和产品,真正而充分地发挥数字赋能作用。

一是充分发挥“线下+线上”的乘数效应。河北农信已启动了新“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将围绕新市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推进以线下反攻线上的信用工程,并融合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通过对客户的“精准画像”进一步提升县域金融服务效率和精准度,确保年底前新市民及示范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覆盖。在产品研发上,创新研发乡村振兴系列快贷产品,实现线上全流程业务交易。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上,升级打造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综合体,与当地政府、供销、建行、邮政联手搭建全面融合共建村(社区)综合服务站。二是充分发挥新时代“农信挎包”精神。河北农信推出的“E挎包”移动银行可以上门为农村百姓办理8大类44种非现金业务,涵盖80%以上个人金融业务,真正将农信柜台“搬到”田间地头和百姓家中,推动县域金融服务向“行商”转变。同时,河北农信在全国农信率先接入数字人民币平台,建成了省内首个“数字人民币应用试点示范村”和首家标准5G智慧网点,全方位、多维度服务数字乡村建设。三是充分发展供应链金融。河北农信深度融合传统金融服务、惠农应用、公用服务,打造更加开放共享的金融服务新生态。创新研发供应链金融系列产品,涉及供应链金融贷款49亿元,覆盖核心企业户数156户。

04

合作共赢是农信机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事关质效提升和转型进程,应构建发展共同体,打磨开放银行亮色

徐翀理事长认为,正如30人论坛举办的初衷和目标一样:推进各省农信机构间互联互通、互学互鉴、共创共享、共进共赢。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农信机构普遍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越是道路艰难、越要抱团取暖、众人拾柴。农信机构应秉承更加开放和共享的思维理念,进一步拓宽和加深同各领域主体合作,打造同向发力、同频共振的乡村振兴服务联盟。

首先,在与政府合作方面。去年以来,河北省联社先后与省内10个设区市政府和省政务办签署了《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并与河北省多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实施“农村金融服务专员”制度试点。截至2022年10月末,已对接支持新型农业主体、新市民、农户2300余户,金额达到近8亿元,取得了一定成效。下一步,河北农信计划2023至2025年在全省范围内逐步推广应用。同时,推动各市级农信机构与各县党委政府开展深入合作。

其次,与大行合作方面。河北省联社与农行河北分行和总行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学习引入先进风控工具和技术、互派干部交流挂职,解决县域金融服务中风控不强、治理薄弱、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

最后,与外省农信机构合作方面。河北省联社与浙江农商联合银行签署了合作协议,在科技治理、数据治理、系统研发、人才培养等金融科技领域深入合作;与北京农商、天津农商联合发行的“京津冀农银通”卡,实现了三地居民金融服务的同城化、标准化、一体化。河北农信下一步将在此基础上,继续拓展三地农信合作领域和方式,不断提升区域金融服务水平。

访客,请您发表评论:

网站分类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

© 2025. sitemap